校務發展計畫
德鹿谷國民小學校務發展計畫
校務發展計畫114年2月18日校長草擬晨會通過此計畫可依校務實際運作進行滾動式彈性修正
壹、學校現況
一、學校
學校名稱 |
南投縣仁愛鄉德鹿谷國民小學 |
電話 |
0492970063 |
網址 |
https://hzps.ntct.edu.tw/ |
傳真 |
0492970075 |
校址 |
南投縣仁愛鄉德鹿谷村莎都部落一巷23號 |
||
校長 |
高天龍 |
||
教職員工數 |
21 |
||
班級數 |
7(含幼兒園1班) |
||
學生數 |
56 |
二、教職員
校長 |
男教師 |
女教師 |
護士 |
職員 |
工友 |
警衛 |
小計 |
1 |
6 |
10 |
1 |
2 |
1 |
0 |
21 |
三、學生(請依學校類型自行調整)
年級 |
班 級 數 |
男學生數 |
女學生數 |
學生數合計 |
一年級 |
1 |
2 |
6 |
8 |
二年級 |
1 |
3 |
1 |
4 |
三年級 |
1 |
4 |
2 |
6 |
四年級 |
1 |
1 |
5 |
6 |
五年級 |
1 |
6 |
3 |
9 |
六年級 |
1 |
1 |
1 |
2 |
幼兒園 |
1 |
10 |
11 |
21 |
特殊班 |
0 |
0 |
0 |
0 |
總計 |
7 |
27 |
29 |
56 |
四、學校簡介或特色
(一)本校位於仁愛鄉德鹿谷部落
(二)民國110年更名為「德鹿谷國民小學」,學校為賽德克族部落
(三)學校目前發展籃球及傳統歌謠
五、SWOTS分析
|
優勢-S |
劣勢-W |
內部因素
策略方向
外部因素
|
|
|
機會-O |
SO策略 |
WO策略 |
|
|
|
|
|
|
|
|
|
備註:學校師生得獎、社區產業特色、教師表現..等均可納入
SO策略:以學校內部的優勢來掌握外部的機會。
WO策略:利用學校外部的機會來改善內部的劣勢。
ST策略:使用學校內部的優勢來避免或降低外部威脅的衝擊。
WT策略:降低學校內部的劣勢與避開外部的威脅。
貳、教育理念與經營策略
教育價值與信念深受雙親的影響,這個影響就是一個「心」字,用心戮力推動教育政策、用心經營我的學校、用心看待我的同仁、用心面對我的社區家長、用最真的心成為我學生的貴人;原住民樂觀進取的熱情會感染我將經營的學校,而自己想經營的學校圖像很簡單就是以真心為主軸,打造學生安心、教師用心、家長放心的溫「心」樂堂。
我教育理念的目標是打造帶給親師生感動與開創璀璨未來的教育樂堂,「教育是我所選擇的,成就孩子相形也成就了自己」而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現場的吻合圖像如下:
(一)學校的使命:發掘學校、社區、教職員、家長與學生內在深層的特色與潛能;營造符合教育價值與學校需求的特色校園環境。並致力於製造讓學校全體親師生均能感動的成功經驗;奠定學生開創璀璨未來的根基。
(二)我們的信念:學校為孩子而存在,學校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孩子的一切。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需要用心關照,才能創造美麗人生。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本能,教養得當,每位孩子都能成功。
(三)學生的圖像
1.培養有心的孩子:加強品格教育、生命教育。
2.培養有實力的孩子:落實基本能力的養成及補救教學的實施。
3.培養積極的孩子:實施合作學習、開發多元智能,不放棄每個孩子。
(四)教師的圖像:
1.鼓勵用心的教師:每個教師要以學生有效學習為目標。
2.培養成長的教師:建構專業學習社群以提昇教師專業知能及學生學習效能。
(五)家長的圖像:
1.能合作的家長:型塑積極性親師合作建立夥伴關係。
2.能分擔的家長:家長參與學生學習,分享與分擔教育責任。
參、辦學績效
一、目標一:「培育身心健全之國民」~行動方案及具體措施
目標 |
策略 |
行 動 方 案 |
具 體 措 施 |
辦理 單位 |
實施期程 |
||
短期 |
中期 |
長期 |
|||||
培育身心健全之國民 |
實 踐
培育 身 心 健 全 之 國 民
的課程教學 |
1.規劃成立課程發展組織並務實運作 |
|
教導處 |
v |
v |
v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
v |
v |
|||
|
教導處 |
v |
|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2.落實品德教育,建立友善校園。 |
|
教導處 訓導組 |
v |
v |
v |
||
|
教導處 訓導組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訓導組 |
v |
v |
v |
|||
3.提供多元體育活動,落實推動體適能政策。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4.強化學生合作的群性生活 |
|
教導處 訓導組 |
v |
v |
v |
||
|
教導處 訓導組 |
v |
v |
v |
|||
|
教導處 訓導組 |
v |
v |
v |
|||
|
教導處 訓導組 |
v |
v |
v |
目標 |
策略 |
行 動 方 案 |
具 體 措 施 |
辦理 單位 |
實施期程 |
||
短期 |
中期 |
長期 |
|||||
培育身心健全之國民 |
實 踐
培育 身 心 健 全 之 國 民
的課程教學 |
5.提供多元適性教學及社團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能力。 |
|
教導處 教學組 |
v |
v |
v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6.開創多元輔導活動,提供學生適性發展。 |
|
教導處 輔導組 |
v |
v |
v |
||
|
教導處 教學組 |
v |
v |
v |
|||
|
教導處 輔導組 |
v |
v |
v |
|||
|
教導處 輔導組 |
v |
v |
v |
|||
7.鼓勵教師進修及研究,並獎勵績優教師。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二、目標二:「創造家長參與信任之關係」~行動方案及具體措施
目標 |
策略 |
行 動 方 案 |
具 體 措 施 |
辦理 單位 |
實施期程 |
||
短期 |
中期 |
長期 |
|||||
創造家長參與信任之關係 |
創 造 家 長 參 與 信 任 之 關 係 , 落 實 學 校 社 區化 、 社區學校化 |
1.透過民主參與,凝聚家長共識,強化家長會功能。 |
|
總務處 |
v |
v |
v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2.建構學校為學習型組織,形塑親師學習分享文化。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
3.推動在地原住民文化及多元文化教育。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4.經營良好親師關係,參與協助學校活動。 |
|
教導處 總務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總務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三、目標三:「構築溫馨與享學之校園」~行動方案及具體措施
目標 |
策略 |
行 動 方 案 |
具 體 措 施 |
辦理 單位 |
實施期程 |
||
短期 |
中期 |
長期 |
|||||
構築溫馨與享學之校園 |
規劃並構築溫馨與享學之校園 |
1.設置安全溫馨的設施,並建置檢核與管理機制。 |
|
總務處 |
v |
v |
v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訓導組 |
v |
v |
v |
|||
2.檢討學校校園空間規劃,並適時調整修正。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
3.形塑校園藝文空間與裝飾。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4.強化健康環境,營造衛生空間。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
5.建置數位化系統及落實環境教育。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
|
教導處 總務處 |
v |
v |
v |
|||
|
總務處 |
v |
v |
v |
肆、學校目標
教育的理念總是完美的用愛與包容對待學生,總認為學生有一天一定會被感召,所以會等待且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的才能算是有教育熱誠的好老師。
而誰不是抱著滿滿的教育熱忱來到這個教育環境,
誰不是對自己期許『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然而環境總是殘酷的,教師的地位早已經不再像過去那般神聖了
教師現在難道只能順著學生的期待,而去實踐自己的教育的理念嗎?哪一位老師不是希望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補所有的不足...
而這些關懷換來的只是家長與社會的理所當然
教育是結果論,說的不只是學生、也是老師的自我實現。
而自己的治校理念會以學力、團隊、環境及資源等來努力:
一、學力:提升學生基本能(學)力
(一)奠基十二年國教能力基石
(二)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三)培養學生帶得走的生活能力
二、團隊:建立民主化、制度化、績效化的學校行政
(一)建立良好校園文化
(二)鼓勵共同參與、提升工作績效
三、環境:營造溫馨、安全,處處有愛有溫情的校園環境
(一)提升行政效率、貫徹分層負責
(二)貫徹溝通管道
(三)增進師生良好互動
(四)積極改善校園環境與充實教學設備
四、資源:傳承優良的社區精神
(一)整合學校團隊、爭取社區的支持與配合
(二)教育活動融入社區多元價值的意象
伍、計畫期程與預期效益
一、就目標一「培育身心健全之國民」之預期效益
( 一)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激發孩子多元智慧,提供多元發展機會。
( 二) 實施基本學力及心理測驗可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 三) 推展體驗教學與生命教育能讓學生內心感動,涵蘊情意。
( 四) 實施滿意學習,孩子有成就感,增進自我悅納,健全心理發展。
( 五) 鼓勵教師成立專業社群,透過討論,邁向教師專業,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六) 以友善為核心理念,落實友善校園策略,把每一個孩子都帶上來。
二、就目標二「創造家長參與信任之關係」之預期效益
( 一) 推動親職教育,強化家庭教育功能與效能,建構溫馨祥和社會。
( 二) 深耕社區文化,可促進學校社區融合情感,擴展教育資源。
( 三) 推動校園開放,可提供社區民眾休憩運動空間,產生生命共同體概念。
( 四) 強化家長會功能,可協助學校辦理教育活動和行政事務。
( 五) 經營公共關係,可善用社會豐富資源,辦學更加彈性靈活。
( 六) 鼓勵社區民眾終身學習,可提昇國民素質,強化國家競爭力。
三、就目標三「構築溫馨與享學之校園」之預期效益
( 一)改進班級經營方式,可活絡師生互動,讓孩子喜歡學習,樂於求知。
( 二)配合學生需求,營造多元學習環境,可刺激孩子學習動機,獲得滿意適性學習。
( 三)成立各式教學社群,可作為教學補給與支持,豐富教學活動。
( 四)美化校園環境,可讓孩子徜徉於優美校園,美化心靈。
( 五) 深化永續校園觀念邁向綠色學校之林,可引領學生珍惜資源並和萬物和平共處。
( 六)推展數位化學校,可增進學生運用資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