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類流感"相關衛教宣導

類流感是指任何病毒造成和流行性感冒(簡稱為流感)一樣嚴重的症狀,主要是發燒、呼吸道症狀、肌肉酸痛、倦怠等症狀,如果不能證明症狀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這些疾病就統稱為類流感,這類歸納統計可協助公衛研究使用,疾管署會依據各地的醫療院所通報的類流感病例數,評估當季流感疫情是否出現警戒值。

如果出現類流感症狀仍需要加以治療,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例如老人、小孩等)或高危險族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長年臥床、癌症病人等),避免引起肺炎、腦炎、心肌炎、中耳炎、鼻竇炎等併發症。主要治療方式與流感相似,皆以藥物治療為主。

***
#類流感症狀:
疾管署規定類流感需符合以下三項條件:
1.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38℃)及呼吸道症狀(例如: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 
2.具有肌肉酸痛、頭痛、極度倦怠感其中一種症狀。
3.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與支氣管炎。

#類流感治療:
類流感的治療與流感一致,目前主要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見藥物為口服藥物克流感以及吸食用藥物瑞樂莎等。

#類得到類流感後,為了防止傳染給他人,應做到以下幾點:
1.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2.養成戴口罩的習慣。
3.注重清潔衛生。
4.並多休息,可使病況更快痊癒。
5.有出現類流感症狀即應赴醫院檢查,不可輕忽。流感照護重點:

#類流感進展:
一般而言,類流感與流感的進程相似,流感的潛伏期大多為1至2天,初期會有發冷或發熱、頭痛、乾咳等症狀,而病人在發病的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到7天內,都有傳染的可能,之後會慢慢有發燒、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以及咳嗽,發燒的情形可能維持2~3天,痊癒則需1~3周。

#類流感併發症:
1.肺炎:肺炎是類流感與流感皆常見的併發症,而肺炎也可能併發其他嚴重症狀如敗血性休克或是呼吸衰竭。
2.腦炎:流感和類流感還可能併發腦炎,嚴重時病人可能出現全身抽搐或失去意識等。
3.心肌炎:心肌炎可能造成心臟受損,嚴重時病人行動會喘、心臟亂跳、呼吸急促、持續嘔吐、意識異常等症狀。
4.中耳炎:中耳炎大多好發於6歲以下幼童,因幼童免疫力低,且耳道發育尚未成熟,一旦染上流行性感冒或類流感,病毒易侵犯中耳,引發中耳炎,而流感的一般症狀較為嚴重,就醫得早則較不容易產生併發症,類流感由於症狀較輕可能延誤就醫,導致併發中耳炎機率提高。
5.鼻竇炎:少部分的流感與類流感病人可能併發鼻竇炎,可能出現濃涕、鼻塞,嚴重時甚至侵犯眼眶骨或是腦部,可能造成腦部損傷。

#類流感致病原因:
當病人的出現流行性感冒症狀,並不能證明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時,就歸類成類流感。因此造成類流感的成因可能有很多種,研究指出如果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時則有機高的機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其他的時間點則有可能是引起一般感冒中的各種病毒所引起。

#類流感發生部位:
最初主要是鼻和喉,後來會逐步影響到氣管、支氣管,甚至影響到肺臟。

#類流感好發族群:
1.免疫力較差的老年人、嬰幼兒
2.高危險族群,如糖尿病、高血壓、長年臥床、癌症病人等可能會有較嚴重的併發症,需特別注意。

#類流感預防重點:
類流感和流感的預防一樣:
1.平時應從生活做起,平常則要養成衛生的好習慣,注意手部衛生、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定期清潔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周圍環境,可以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環境,以減少病毒在環境中的密度,或是採用消毒酒精、乾洗手一樣有效。
2.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在流感疫情中被感染的風險。

#類流感診斷方式:
類流感的檢查方式與流感一樣,主要透過流感快篩,採取鼻咽、喉嚨等部位的檢體,與試劑中的抗體產生顏色變化來得知是否感染A型或B型流行性感冒,快篩過程約為20~30分鐘,準確度大約僅在50%~70%左右。類流感就是快篩中非陽性的結果,卻出現流感症狀


**資料來源:
1.康健網站 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90.html#data-6-collapse
2.網路資料


------------------------------------------------
瀏覽數:
登入成功